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一斤川椒四两当归四两桂枝六两附子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按乌梅丸一方,乃寒热互用,补肝燥湿杀虫之方也。遇有好之者,从而称道之,则名大噪。
有但热不寒者,暑热极甚,风寒极微,不觉其寒也。寡效者,病势苦深也。
可见郑氏在百余年前,对此汤之应用解说,实有其独到之处。损伤真阳之咳者,阴气必盛,阴盛必上干清道,务要看损于何脏何腑,即在此处求之,用药自有把握。
世多有其书,诸家多引其文,以故不录,而杂证门或援以为证云。上焦法天,以心肺立极;中焦法地,以脾胃立极;下焦法水,以肝肾立极。
今得葛根之升腾,宣通经络之邪热,热因湿积者,热去而湿亦去矣。《汉书》淮南王上书云:南越多霍乱之病。
治得其道,亦多可生,安得谓之无不死耶。《周礼》有掌除水虫之氏。